抛開形式來看,文書中到底要回答哪些問題?发表时间:2022-10-24 11:35 抛開形式來看,文書中到底要回答哪些問題?在回答这个问题之下,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文书材料的不同组成部分。 在申請材料中,成績單和填寫的網申表格已經對于你的硬性條件做了闡述。 而簡曆是對于自己表現出的才能、以及做到的工作的簡要概括,是要盡量客觀明晰的。 推薦信則是一份非常主觀的東西,講的是導師以他的學術地位和學術身份,主觀角度上對你提出的評價,包括你表現的怎麽樣,工作是否完成的好,學習是否積極,頭腦是否聰明,思路是否豐富,最終對于項目有什麽樣的貢獻度等等,甚至可以是你在自己的學生中占到一個什麽樣的分位。推薦信的導師如果是個國內部知名教授,其實強推也沒啥用;如果是個學術地位很高的人,推薦信寫的很平淡,其實用處也不大。 那麽最重要的文書無疑是PS/SOP/Essay,其實我們會發現,這些材料是從你自己的角度,從你的計劃、想法、價值觀出發,來回答對方提出的一些問題。Essay的問題其實非常清晰,我們不做過多的展開,關于PS和SOP相關的材料,我們來聊一聊到底是要回答什麽問題。在反向去檢查自己的文書的時候,也應該去思考,自己的文書是否對于這幾個問題有了優秀的回答。 有一些小夥伴開始做材料的時候,往往會詢問SOP和PS的區別之類的,但是其實並不需要去過度的區分SOP或者PS後者其他的名字。本質上,都是要撰寫一份學術角度去闡釋自己情況,回答對方問題的材料。而往往我們都是在回答以下幾個問題: --Why graduate study? -- What academic interests, career plans? -- What experience, motivations, achievements? -- Waht are your preparations and skills? -- Why our program? 1、爲什麽要讀研? 本科畢業就要讀研?這種順理成章的理由其實並不是一個好理由,對于學校來說,他想知道你的讀研動機是有必要性的,比如說你的本科學到哪些東西還不足,比如說你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中需要讀研獲得什麽東西?例如想去香港工作,感受金融中心跨文化的就業環境、或者極端一點,如果有極強的學術熱情,想做教授的話,就肯定要讀博。這個部分往往不會單獨成段,但是很多時候是穿插在內容中的,反向來說,如果你的職業目標是當個普通公務員,招生官就會很好奇,那你讀碩士圖個什麽呢?本科畢業不能做嗎?這樣就會明顯讓人覺得有所減分。 2、職業目標和學術興趣是什麽? 學校是非常希望能夠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學術興趣的,其中短期目標基本是必須寫清楚的,長期目標也是盡量要有一個方向的。而且,過于寬大的職業目標和感興趣的方向,往往就說明你沒有想清楚讀書這件事情,會讓老師覺得比較減分。 比如我們舉個例子,我未來想做金融行業,所以我來學金融專業,這個概念是明顯寬泛的,這樣的職業目標就會顯得你對于金融行業的了解完全不夠,反向折射出的是你對于自己的職業目標探索是完全不夠的。 反向舉例,因爲XX原因,我想去做新能源領域的行業研究,這個是我的起步點,未來我希望成長爲高級分析師,帶著團隊對于二級市場做分析。因爲我希望做這個工作,所以我希望在金融項目中學到公司定價、財務管理這些課程,同時也需要在讀研的過程中獲得機會來美國實習。這樣的邏輯就是相對清晰、細化,有說服力的。 理工科也是同理,想學CS,想幹這個行業,就很籠統。想做醫學圖像的識別,未來想在這個領域創業,讓醫學圖像識別更加自動化、AI化,所以需要來讀CS的master,學習哪些課程,這個邏輯就會更有說服力一些。 3、你的動機、經曆和成就是什麽? 這一部分往往是最難寫的部分,這三個詞放在一起也是因爲本身這三個部分是充滿關聯的。這一部分往往需要不少羅列,上了什麽課獲得了評價呀,做了什麽科研寫了什麽文章呀。但是往往會有兩個誤區會碰到。一個是經曆寫的過于平鋪直敘,在一些羅列之中,總應該有幾個案例是詳細撰寫的,在這一兩個案例中,應該寫出來這個經曆中你做了什麽事情,獲得了什麽啓發,什麽東西的效率被你提升了,什麽問題被你解決了,你提出了什麽創新的想法,做了什麽特殊的嘗試,展示出了你的什麽品質,最終這麽事兒又如何強化了你的動機? 第二個是不要只是講事情本身,文書本身是一個整體,而你在展示案例的時候,往往正好就是你的動機、你的目標被加強的時候,也本身就應該是你自己被打動的時刻。舉一個例子,在實驗室做科研往往是理工科學生比較常見的經曆,也一般都會講用了什麽工具、做了什麽東西、拿到什麽成果。但是在解決某一個問題的過程中,自己做不出來,然後晚上思考了自己做學術的熱情是不是足夠強,然後想了各種辦法,最終熬夜解決了這個問題,而且試出來了一個新的小方法,同時通過這個過程還加深了自己對于學術道路的動機。這麽一段邏輯往往就是容易被人看進去的。 4、你做好了哪些方面的准備?擁有那些技能? 對應自己未來的規劃,我們在課程上、專業上、經曆上,是否已經准備的足夠多?對應接下來的事情,要去讀這個研究生,未來想做數據分析師,那麽自己之前做了哪些准備,學會了哪些技能呢?同樣的,他也會想問你覺得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,哪些方面需要去提高。只有知道自己准備了什麽,知道未來的規劃需要什麽,才會了解到自己不足的地方,而自己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,同時爲了自己的目標在持續努力,這個就是學校很認可的事情。這樣學校才能認爲你是一個規劃比較清晰,並且確實有行爲去爲了你的目標努力的好孩子,然後才會認爲學校的項目可能能夠幫上你,未來你也有可能成爲一個優秀的校友。 5、爲什麽選擇我的項目? 也就是特別常見的why school essay,这个问题容易被误解为一通猛夸,夸学校有多好,项目有多好。这个其实是一种误区,在看到的文书中,why school essay写的好的确实凤毛麟角,很多都有前面说到的模板化的嫌疑。 本质上why school这个部分学校希望看到的是你来付钱之后,项目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帮助,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什么你要来学这个项目。哈佛好不好?很好。东北大学好不好?一般。但是一个转码的学生他讲清楚了自己没有计算机基础,自己就是想来美国就业,自己就是很热爱计算机工作,但是本科确实误入歧途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这样的情况下东北大学的align可能就是最适合这个学生的项目,哈佛的项目再好也跟这个学生毫无关系。 所以学校希望他的项目,他的校友网络,他的地理位置能够综合来说对你产生帮助,给你带来最大的价值,反向来说给你发了offer之后你也因此肯定会来,这个才是why school的意义所在。有一些转专业申请藤校,希望去特别顶尖名校读水专业的学生,很多时候被拒的毫无理由,有一部分可能就是因为学校观察你的经历,观察你的why school,他认为他的项目并不能帮到你的职业规划,这个其实就会很尴尬。反向也是一样的,有些学生要申请金融会计类项目,然后本科学了很多金融会计的课,这种情况下有些诸如纽大的学校也会直接拒绝,原因是觉得你该学的都学了,他的项目未必适合你。 總結: 在寫完文書之後,可以從以上的角度(當然可能還有其他的)來思考,自己的文書對于這些問題是否有一個精彩的回答,這個或許是一個檢查文書質量的好方法。 |